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

維生素:維生素D

營養素的需要量--維生素:
維生素D維生素D(Calciferol)屬油溶性,主要包括有維生素D2(Ergocalciferol)和維生素D3(Cholecalciferol)兩種。維生素D,是植物體內的Ergosterol經紫外線(UV)照 射而形成;而維生素D,是動物(包括人)體內的7- Dehydrocholesterol在皮膚中經UV照射而形成。這兩 種化學物質在生理上的功能,均非常地相近。

生理代謝
其實維生素D在生理上還不能有任何功能,它必須先在肝臟中轉變成25-(oH)D,然後再經由血液 被運送至腎臟或胎盤而轉化成1,25-(0H)2D才能成 為活性的維生素D。l,25-(OH)2D可促進小腸對鈣質 的吸收,也能與副甲狀腺素共同促使骨骼的 回收(Bone resorption),以維持血鈣的恆定(10 土1毫克/100毫升)。 飲食中的維生素D很容易被小腸所吸收,而在腸壁細胞內與其他之脂質共同形成Chylomicrons, 經由淋巴管帶到肝臟形成25-(oH)D(4)。在皮膚中合 成的維生素D也是經由血液運送至肝藏形成25- (OH)D;而在腎藏所形成活性的1,25-(OH)2D有可能 再被運送回肝臟去除活性(Deactivation)。 一個人的維生素D狀況,主要視其血液中25- (oH)D和1,25-(oH)2D的濃度來判斷。一項大規模的 健康人調查分析報告指出,血漿中的25-(oH)D 滾度大約在25~30毫克/毫升(ng/ml)之間,而1,25- (OH)2D的濃度是小孩18~60漠克/毫升(pg/ml)和 成人15~45漠克/毫升[由於1,25-(oH)2D的濃度 太低,故常抵以25-(oH)D為指標)。

皮膚合成的影響缺乏症狀
當陽光照射不足、膳食中維生素D攝取太少或 對維生素D吸收不良時,會引起骨骼的礦物質化 (Mineralization)不良。在成長中的小孩,如嚴重的缺 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,稱為佝僂病 (Rickets);如是成人,則會造成骨骼基質的礦物質化不足之軟骨病(Osteomalacia)。當維生素D缺乏, 常會導致血鈣太低(Hypocalcemia),而又引發副甲狀 腺素過高(Hyperparathyroidism),因此造成骨質流失 (Bone loss),嚴重時會造成骨折。當血漿25- (OH)D低於4塵克/毫升時,除會引起軟骨病之外, 亦會因血鈣過低而導致肌肉無力,以及脊髓骨、肩 胛骨、肋骨或骨盤的疼痛。

嬰兒至青少年期的需要量
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會很明顯地受到母親之維生素D狀況的影響。一般母乳的維生素D含量大 約在0.50~1.25微克/升(micro-g/1)之間,因 此以每天攝取750毫升母乳計,僅可獲得0.38~0.94 微克的維生素D;因此許多報告質疑,一 個嬰兒如果沒有接受到某程度的UV照射,而祇依賴 母乳內所含的維生素D量,是否足以防止佝僂病的 發生?有報告(16)指出,足月而餵食母乳的嬰孩, 其骨骼的礦物質含量、血鈣和磷量,以及Alkaline phosphatase活性,大致與餵食含10.5微克/公升維 生素D之嬰兒配方乳的嬰兒差不多,但餵食母乳者 的血漿25-(OH)D濃度,則明顯較低;但另也有報告指出,餵食母乳而無補充維生素D嬰兒的骨骼礦物質含量,比每天攝取10微克維生素D之嬰兒較 低。又可能母乳含維生素D量受季節的影響,秋冬出生而餵食母乳的嬰兒,常出現很低的血漿25- (OH)D濃度。對於早產兒,有報告(20)指出每天祇攝取2.5微克維生素D,常曾有佝僂症和不正 常的Alkaline phosphatase的活性發生。

美國RDA(21)建議:
0~6月嬰兒的維生素D攝 取量為7.5微克/天,7~12月為10微克/天;而英 國的建議參考量(Reference Nutrient lntake)是0 ~6月為8.5微克/天,7~12用為7微克/天,他們都特別建議餵食母乳的嬰兒,如沒機會暴露在陽 光下照射時,應再另補充5~7.5微克/天的維生素 D。我國的建議攝取量乃顧慮到一般國人的習慣, 不大會抱初生兒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,甚至連產婦 也必須躲在屋內,因此仍沿用上次修訂的10微克/ 天,而也特別提醒對於餵食母乳而又很少接觸陽光 照射的嬰兒,應再補充5~7.5微克/天的維生素D。 1~20歲者,雖普遍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增多, 但這期間體重快速增加,尤其骨骼迅速成長,因此 每天的建議量仍維持在10微克;而也建議在這段期 間者,除應攝取足夠的鈣質外,也要多從事暴露在 陽光下的戶外活動,以確保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。 20歲以上的成年與老年人,由於自身皮膚受陽 光照射能合成相當大量的維生素D,因此由飲食還 要再補充多少很難確定。英國的建議量乃根據 McLaughlin等人的報告,認為一般正常的成年人血漿25-(OH)D濃度在夏天是15~35塵克/毫升, 冬天是8~18塵克/毫升,因此認為正常的成年人 可以不必再出飲食補充維生素D;但美國RDA 乃是根據DentandSmith的報告,他們發現7個 英國婦女,由於純素食,也很排斥含油的食品,以 致患有維生素D缺乏性的軟骨病,他們每天攝取不 足1.75微克的維生素D,而當給予她們即使很小劑 量的維生素D補充,都可很明顯提升她們對鈣質的 利用。美國認為由於缺乏更進一步的實驗數值,供 判斷可以降低或應再增加攝取量,因此1989年修訂 時,仍沿用1980年所修訂的5微克/天。

英國雖沒建議一般成人還要攝取維生素D,但特別建議因任 何緣故而祇局限於室內活動的人,每天必須攝取10 微克。我國這次修訂時,因這幾年並沒有一些足以 考慮須改變的新資料,而維持原建議的每天5微克, 但亦特別要建議因病、夜生活或任何原因而很少到 戶外接受陽光照射的人,應考慮攝取至10微克/天。 許多75歲以上的老年人,其血漿25-(OH)D的濃 度低於5塵克/毫升,尤其平均女性比男性嚴重, 許多報告(24~27)指出,主要的原因是,這些老年 人太少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的緣故。針對此普遍的 問題,英國建議50歲以上者每天應攝取10微克維生 素D;我國因緯度較低,平均陽光較強,因此仍維 持建議5微克/天,不過如有老年人,因行動不便 或其他任何原因而很少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者,應 考慮增加到10微克/天。

懷孕與投乳婦女之需要量
孕婦血漿25-(OH)D濃度常隨不同季節而不同, 而雖臍帶血的25-(OH)D濃度比母親血低,但此二者 維持著明顯的相關性。Cockburn等人的報告指出,蘇格蘭地區(陽光較少)的孕婦,如沒補充 膳食維生素D者,則所生的嬰兒有很高的機率會有 低血鈣症、高副甲狀腺素症和牙齒法瑯質不全等維 生素D缺乏的現象;但如孕婦補充維生素D,則可 避免這些缺乏症的發生。雖然胎兒在懷孕的第三期 才會由母親吸取大量(60%以上)的鈣質,但建議 懷孕第二和第三期均再增加5微克/天,即每天攝 取10微克。

前面已提過,許多研究懷疑母乳的維生素D含 量是否足夠供給嬰兒之需要?且授乳母親的血漿25- (oH)D濃度會影響母乳中維生素D的濃度,以及母 親的血漿25-(oH)D濃度會因乳汁的分泌而逐漸下降等因素,因此我國建議產婦在授乳期每天應攝取 10微克,且應常到戶外接受陽光之照射,以確保嬰兒和自己骨骼之健康。

攝取過量之毒性
維生素D屬油溶性的化學物質,因此較具中毒 的潛在可能性,尤其是對年輕的兒童。每天攝取45 ~50微克的維生素D可能引起高血鈣症和高尿鈣症, 而導致鈣質存積在軟組織(例如大動脈管壁、腎小 管、關節、肺臟等),以及無法復原的腎臟和心肌 受損(29~31)。由於可能導致中毒的劑量,只是本 建議攝取量的5~10倍而已,因此特別提醒國人, 當攝取魚肝油或綜合維生素藥丸時,要注意維生素 D的劑量,以免中毒。

膳食的主要來源
食物成分分析表中有包括維生素D的資料相當 的少,而似乎除了蛋、牛奶、奶油和肝臟外,含有 較多維生素D的食物並不多。牛乳中的含量不算多, 且常隨母牛受陽光照射和飼料中維生素D的含量而 生素D,是美國人維生素D的最主要來源;另外, 全脂奶粉和人造奶油也常被規定必須加強維生素D。 維生素D在食品中相當安定,無論在蒸、煮、 炒、炸、加工或貯藏過程中,都不易使它破壞。

一個人如暴露在充足的陽光照射下或以人工的 UV燈照射,可由皮膚合成足夠供應自身之維生素D 需要量。但所受UV照射量常會因照射時間之長 短、光線之強弱等種種因素的影響;除此之 外,所穿衣服之材質(會影響UV之穿透率)、暴露 面積、以及膚色等因子,也都會影響到皮膚所接受 別UV量之差異。大體而言,膚色較淺的,UV的穿 透率較高,可合成較多的維生素D,;而年紀愈大 者,通常皮膚合成維生素D,的能力會逐漸減弱,老 年人的合成量大約抵年青人的一半。而皮膚合成 維生素D3量之多寡,必然會直接影響到維生素D的 膳食需要量,因此每天應由膳食中攝取多少維生素 D才適當的建議量,非常難確定。

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

沒有留言: